close
2007/10/13   五稜郭公園
 
今天的第一個景點.. 就是昨天晚上先來探過的五稜郭公園..
從停車場下車.. 先經過商店街..
 
商店門口的等身人偶.. 全身被別滿了旅行社了識別牌.. (幾乎都是台灣團的..)
 
 
這邊..這棟建築物.. 雖然只是臨時搭建的鐵皮屋頂建物..
卻也蓋成這麼特殊的式樣.. 後來才知道是仿造五稜郭內的原有廳舍..
雖然也不是很像.. 但意思到了...
 
 
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日美和親條約」(又名:神奈川條約)中決議開放北海道箱館港口,
為了增加防衛能力以及解決官方行政中心的設立問題,
由德川幕府的征夷大將軍下令建造五稜郭
五稜郭是由當代知名的荷蘭軍事學者武田斐三郎所設計,
於1857年開始動工建造,歷經八年多的時間,終於在1866年建造完成。
當時的戰爭已經多數使用大砲,所以採用了歐洲稜堡樣式的西洋要塞建築方式設計,
並且以5個V字狀打造成星型的型態建造。
 
五稜郭當時的建造目的最主要是因為開放港口,所以需要減輕外國侵略的威脅。
不過威脅的情況並不嚴重,後來建造的目的漸漸的演變成為了建立國家的威信。
同時也因為經費不足的關係,大幅度的縮小了原本設計的樣式,
連半月形的堡壘也只造了一處而已。
後來爆發戊辰戰爭,五稜郭成為最終戰場,導致大部份建物損毀,
成為函館五稜郭唯一主要戰役是內戰。
1872年(明治4年)之後拆除了原本的奉行所,五稜郭在當時轉由陸軍省接管,
變成要塞與練兵之所。
  ( 以上擷取自維基百科. )
 
跨越護城河的橋.
 
 
城郭外的灌木欉.. 剪得也太圓了...
 
 
在城內公園蹓狗的婦人正在寒喧.. 狗也正在打招呼...
 
 
走進城的中心位置.. 發現有白色的工程圍籬..
 
 
原來.. 是城內的主要建築物"箱館奉行所廳舍"正在做復建整修..
 
 
看到有日本美眉正在拍攝一個紀念碑..
 
 
原來是.. 武田婓三郎 的 彰顯碑..
 
 
1868年10月26日在箱館(函館舊名)爆發了戊辰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箱館戰爭(又稱五稜郭之戰)。
戊辰戰爭後期時江戶幕府的海軍奉行榎本武揚拒絕交出江戶幕府的艦隊,
所以率領土方歲三大鳥圭介等北上佔領箱館,並以五稜郭為根據地,
得到法國與英國領事的承認,建立「蝦夷共和國」成為總裁,副總裁為松平太郎
1869年5月11日當時的新政府軍隊開始對五稜郭發起總攻擊,土方歲三槍戰中死亡。
同年5月18日由新政府軍陸軍參謀黑田清隆進行終戰調停,終於使五稜郭開城降服,
榎本武揚大鳥圭介被捕後結束了這場內戰。
 
可以走上城郭的坡道..
 
 
上了城郭.就可以看到剛才進來的路線..  當然.. 最醒目的還是展望塔..
 
 
城牆前還有壕溝.. 高約 6公尺的城牆..
 
 
剛從壕溝裡爬出來的鴨子..
 
 
從城內往城外過護城河的橋.. 橋的另一端是原來的砲台..
 
 
從砲台上回望護城河.橋..  ( 護城河:寬度約30公尺,深度約4公尺 )
 
 
從正南邊進城.得經過砲台.還得過兩座橋..
進城的敵軍在這個時候.便會成為守軍的槍靶..
 
 
護城河岸上剪成球型的灌木欉.一旁的楓樹..也開始變色了..
 
 
介紹五稜郭的告示牌..
 
 
樹影襯托著綠草..
 
 
其實是廁所前的樹木及草坪..
 
 
護城河前的花壇.. 看告示牌..好像是為了宣導交通安全.. ??
 
 
走進五稜郭博物館裡..最醒目的就是叛軍 ( 對目前的政府而言.. )
的領袖之一--土方歲三的紀念銅像.. ( 當時陣亡. )
 
叛軍的領袖.都豎立了銅像..
這對深受中華文化薰陶.已經習慣了敗寇成王觀念的我們而言..是很值得思考的..
 
銅像旁邊是土方歲三的生平介紹.相片..
 
 
土方歲三生平 --> 有興趣的話這裡瞧瞧..
 
五稜郭參觀路線..
 
 
      ---  未完待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民 的頭像
    ㄚ民

    ㄚ民 fun 的部落格

    ㄚ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