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這篇文章.頗有同感~ 分享一下 廖偉凱


做為台灣的運動員,真的很可憐,


他們一直被迫去承接「島民精神支柱」的副業。


溫布頓的盧彥勳、十九勝的王建民、不死鳥郭泓志、球后曾雅妮,


即便只有血緣關係的林書豪,哪管是什麼成長背景造就了他,


也要稱他是台灣之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太渴望成功了


因此,在風光期的運動員,帶給島民的是自信心上的建立。

 

每每看到國旗在電視畫面裡面飛舞,不管自己認不認同這面旗子,


總覺得它幫助了自己賞兩巴掌給無能的當政者;


也藉由這一切,來遺忘糟糕的內政與可笑的外交,


更不要說與自己迫切相關的日常生活困境。


可是,我們在他們成功時大喊這是台灣的驕傲,


但我們也每每在他們殞落、受傷、低潮時,獲得了一種奇怪的、


又或許帶有罪惡感的某種與自己生活上各種處境的連結


(如生活、事業、國家處境)。

 

 

我們不希望他們一直往前衝,因為如果王建民一直贏下去、


曾雅妮霸佔后座不走,那麼這一切都將變得太神話、太不真實;


這更是因為一直很厲害、很不錯、很光采,


從來不是台灣人民日常生活的體驗,如果他們一直成功,


那他們將不再是我們的一員。


因此,唯有當他們面臨困境、突破不了成績、甚至受傷了,


他們才再度回到人間,我們才真的能夠意識到:他們是我們的族人。


他們不是永遠的人生勝利組、不是在不公平的M型社會裡面的冷漠炫富者,


因為他們就是我們,跟我們一樣會遇到失敗。


所以,我們藉由看見他們的殞落,來「認同與接受」


發生在日常生活裡的各種挫折。

 

 

這一切的意義在於,或說做為台灣運動員的價值在於:


我們經由看見「挫折中的他們現在仍然不斷地努力著」,


來勉勵自己面對生活困境時繼續向前走;


因為,他們曾經那樣地光采,到現在都還在奮鬥著,我們當然要更努力。


而這正是維持台灣社會穩定的一股重要因素,


尤其是當這無助小島正處在一個無解的政治、經濟、社會困境之中。


當運動員受挫時,才是更該謝謝他們的時候。


(作者為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系博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民 的頭像
    ㄚ民

    ㄚ民 fun 的部落格

    ㄚ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